译文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文坛轰动。自此之后,梁宗岱乐此不疲。不过,数十年没有停笔,所得译诗却不多。这是因为他是一位完美主义者,译不厌精,以“千锤百炼”来形容毫不过分。
可以说,梁宗岱苦心孤诣去攀登译诗高峰,加上他天生的诗人气质,最后达到的境界是留在山脚下望山兴叹的人无法想象的。以至于他在民国期间的译文作品,基本上都成了炙手可热的珍本古籍。
比如这本《水仙辞》,在2010年,这本珍本诗集的市场价大约在2000元左右(品相九品),并且大多数都是民国26年一版三印,如果是民国20年的初版一印,价格将达到2---3万之高价,究其原因,此诗集初版极为罕见,可谓有价无市。
林逸本来就收藏了不少民国新文学书籍,当然明白这本书的具体价格,所以他仔细地翻看了一下这本书的版权:中华书局发行,实价国币三角,民国二十六年三月三版—可惜呀,不是初版。
然后林逸又骂自己贪得无厌,能够见到一本三版的就很不错了,又何必一味地追求初版。
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这本书买到手---
……
林逸在翻看这些线装书的时候,老头也透过老花镜用三角眼看着林逸,揣摩林逸的心理。
林逸上次在“鬼市”吃过亏,见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书籍就忍不住喜形于色,最后被人坑走3万块钱。这次他学能了,直接忍住,装作毫不经意地把那本《水仙辞》重新压在其它线装书底下,然后从里面挑出三本看起来品相稍好的线装书,问老头:“老板,这几本怎么卖?”
老头接过书看了看,然后说:“这本300,这本400,至于这本600---”
够狠,这种普通级别的线装书,市场价顶多一二百块钱,老头竟然全都翻倍。看起来想要在古玩店捡漏很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