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那就是这种“熏黄”出来的作品,黄的太均匀了,以至于整体看起来就是一张“大黄纸”,看上去很不真实。
要知道,一幅字画之所以发黄,是和日照,水分有关的,不可能一幅画全都一个色儿,毕竟这玩意是卷起来,藏起来,甚至装在纸筒里的,所以古老的字画一般是边缘容易发黄,中央则保持原样,只要懂行,一眼就能看出来。
回过头来说,正是由于字画纸张的这么多特殊性,所以很多有名的鉴定大师,在鉴定字画的时候,第一眼看的并不是字画的内容,而是承载这些内容的纸张。
当然,林逸以前可不懂这些,还是在香港的时候跟着昌叔学了一点皮毛,现在拿出来卖弄,倒也绰绰有余。
只看那纸张,林逸第一感觉就是---黄的太均匀了,准确来说,就是纸张是故意做旧的。但是,这种做旧手段很高明,至少做到了不着痕迹,要不是林逸去过一趟香港,见识过不少老旧字画,倒也不敢断定这纸张真假。
再看这幅画的内容,画的竟然是一头---驴子!
没错,此刻整幅画就是一头仰天咴叫的小灰驴,只见它姿态调皮,蹄子轻扬,尾巴挥甩,模样憨态可掬。
整幅画内容就这么简单,旁边上款---黄胄!
……
话说中国近代画坛有“三绝”,徐悲鸿先生画马,齐白石老人画虾,黄胄驴画。黄胄喜欢驴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多次在自己的画跋中为驴鸣不平,说驴“虽不及牛马高贵,却能经风雨耐霜雪,忍辱负重辛劳终生,憨绝痴绝”。
事实上,在中国近代大器晚成的画坛,黄胄也可以说是“年少成名”,三十来岁就成了享誉中外的知名画家。他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速写,创作出许多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打马球》、《出诊图》、《人畜两旺》等,他还为堂兄梁斌的小说《红旗谱》创作了一套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