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一剑平天 > 第十章端平入洛 相位之争

第十章端平入洛 相位之争(4 / 5)

临时撤去史嵩之京湖制置使一职,换人顶替,新任在短时间内必然难以控制京湖局面,对发兵入洛不利。所以理宗皇帝与丞相郑清之最终还是把端平入洛督运粮草这一重任交给了史嵩之,并对其多加笼络。

但史嵩之却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惜手段之人。当时皇帝严令,而郑清之亦势大,进兵入洛的计划已难以阻止,所以他也只有答应了下来。但在接下来的战事上,他在后方督运粮草却多加推拖诿顿,最终使得前线兵马粮草不济而致大败。其时后方非是无粮,而是有粮史嵩之却找各种借口以拖延,以使得前线粮草不济。

端平入洛计划的失败,一是朝中以副相乔行简为首的官员对丞相郑清之多加掣肘,在政令下达上不予合作,多加刁难;二则也是最主要的,便是史嵩之这后方督粮官运粮不力,故意造成了前线缺粮的情况,使得前线兵马因缺粮而大败。

能做到丞相之位,郑清之自然不傻。端平入洛的失败,其中究竟有哪些原因郑清之也明白。但自古以成败论英雄,郑清之所全力支持与一手主持的端平入洛失败了,并使大宋遭受了极大的损失,所以他最后只能辞相黯然下台,还落得个贪功冒进之名。

只是郑清之下台,相位却也没能落到史嵩之手上,而是被声望地位仅次于郑清之的副相乔行简上台扶正。不过史嵩之也很清楚,相比起郑清之来,乔行简要更容易对付得多。而且乔行简年纪挺大了,已活不了多久,便是乔行简想霸占着相位不放,也霸占不了几年,他却还年轻,等得起。但郑清之的年纪却不比他大多少,如果让端平入洛的计划成功,使郑清之的相位更加稳固,他要等郑清之老死病死,恐怕要多等个一二十年。

在谋相位之路上,谁是他的对手,史嵩之看得很明白。事实上,他看得也很准。嘉熙二年,他拜参加政事,这已是实际上的副相。而这时候,乔行简已是八十余岁的高龄。三年,乔行简因病辞相,他便拜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