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无敌医神 > 第六百零九章 第九识.无垢之体

第六百零九章 第九识.无垢之体(3 / 5)

阿摩罗识。

第七识、第八识、第九识,都是深层次的识能,它并不像前六识那样具体,而是抽象的东西。

中土佛门的唯识宗,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本在于识,是识演化出了宇宙万物,识是万法之源,万物之始。

修行有成的人,可以把“识”转为“智”,从而达到彼岸,获取大自在。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五识,能转变成为成所作智。

这个“智”听起来很是拗口,解释起来就是五识所得的智,且此智必有成就,自证化他两利应作的意思。

其实就是道家所说的圆觉中的觉我,以张均为例。他通过实现自我价值而自证证我,并在此过程中方便了他人,成全了自己,这是两利的事情。而他的所作所为,都来源于五识对外界信息的反馈,称为成所作智。

第六识称作意识,它是前五识的综合,喜顺厌逆。若得道,这一识可以转为妙观察智。

妙观察智,就是道门的“觉他”。妙观察的意思就是能够看透诸法本质,并且能够把这种本质告诉其他的人,让他们也能分别事物的本质,让他们在修行上不转退。相比觉我,这一层次更进一步,有普度众生的胸怀。

当年张均一入圆觉就拥有开启了意识,待到“觉他”之时,他的意识其实已经化作了“妙观察智”。

不过佛门的修法不同,却是从本源上入手。佛门认为前八识的转变,都要依托于第九识,也就是阿摩罗识,也称清净识,无垢识。

盖因第七识是对前六识的喜恶取舍,即对于喜爱的贪恋,对于

厌恶的嗔恨,因此它又称分别识。佛门修士想要把前六识转化为智,就必须先转化第七识。

第七识上是第八识,称阿赖耶识。这一识是贪和嗔的记忆,也就是佛门所谓的“业”,因为它藏了业,所以称为藏识。同时它又是一切果报的缘起,又称作根本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