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电视里,看到有关图书馆里修补古书的报道,一位八十岁的老先生,数十年不分寒暑,为图书馆里的破书换上新装。他把虫蛀的、水渍的、朽烂的书页,小心地拼凑、裱糊,不知保存了多少珍贵的善本书。
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位老人居然不识字。
我忍不住地想,要是遇到脱散的书籍,再加上页码已经朽烂,那位老先生该怎么分辨前后次序?又如果他能识字,在这数十年修补的过程中,他该能亲炙多少伟大的篇章?
他为什么没能"回头"花几年时间识字?难道要像是一个用"很钝的斧头"砍树的人说:"我砍树都来不及了,哪还有时间磨斧头?"
抑或因为一年年老去,记忆力一天天衰退,想学,也力不从心了?
刻在心版上
说到这儿,我们又触及另一个重点——你必须把握青春,善用你记忆力最强的年岁,好好学点东西、背点东西。
让我们做个实验吧!去问问四、五十岁的人,他们记不记得小学时候读的《武训兴学》和中学时念的《木兰诗》。你会发现,他们可能连昨天看过的新闻都忘了,却记得"莫叹苦,莫愁贫,有志竞成语非假,铁杵磨成绣花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抒声,唯闻女叹息……"
即使他们背不了全部,总会想起几句。想想!那是多久远以前的事了,他们为什么还记得?
因为,那是在他们记忆力最强,心灵也最纯净的年岁,被一笔笔刻在心版上的。
于是,你摸摸自己的心,你自己不正在这个人生的黄金时代?你能不好好把握吗?
让我为你说两个真实而好笑的故事。
我中学时候,有位同学很会作"板书"。每次要考国文默写。他就早早到校,用钢笔,一丝不苟地把整篇课文写在桌子上。
然后,他会站到桌子上踩,踩上一片灰上,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