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购买,还是说从背后使用其他的手段,日本都能够得到,但是杨一伟现在就是让你得到,你都没办法用,当然了,你如果愿意用超高的价格来制造的话,也可以,之前石老他们又不是造不出来,只不过是造出来了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而更何况,杨一伟给宝马公司的技术材料里面。
这个技术是有,但是生产这个东西的材料只是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还是小西随即从自己的数据库里面组合出来的一个名字,至于生产的过程和方法,根本就没有,就研究这个材料的成分,估计都得研究个一年两年的,但是对一家汽车公司来说,如果没有了销量,能坚持一年两年吗?
你不是要我们的钓岛吗?可以!你不是用发动省油来占领中国市场吗?你现在试试?只要杨一伟将这些技术授权给日本的那些厂商的对手,你觉得还有人去买软的要命的日系车吗?不管是德国大众,还是奥迪,其实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奥迪本来就有二十多万的A4L,之前买奥迪A4L的人并不多,是因为虽然这个车的钱不算是特别贵,但是它的发动机需要燃烧的燃油却要求高。
而现在,要求高又怎么样?以前百公里十几个油,现在才两三个油,要求再高也消费的起了!德国车在国内的名气不错,加上这种高性能的节油系统,而且还不损失发动机性能,没有人是傻子。
所以等待日本汽车厂商的只有一个下场,这个下场不说也罢,而日本的汽车厂商又从某些方面代表着日本重工业的水平,杨一伟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就从心里冷笑了好几声,日本的制造业不是很发达吗?很好啊,现在让你们继续造,如果这些重工业汽车全部都去转型生产相机,笔记本什么的杨一伟没意见,当然了你生产军工产品也是可以的,只要日本军方能够养活这么多日本企业就行。
但是那现实吗?杨一伟原本不是准备这么快就将这个东西拿出来的,但是现在既然拿出来了,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