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宦海龙腾 > 第019章 敲定

第019章 敲定(9 / 15)

《周礼》、《仪礼》和《礼记》,以端楷书写,能匠刊刻。到了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五月雕印完成,历时22年。同时刻成的有唐代张参撰《五经文字》、玄度撰《九经字样》等书。因刻书事业由国子监主持,故史称“五代监本九经”,创官刻书籍之始。当时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对此,元王祯评为“因是天下书籍遂广”。可惜印本后来失传。

而大贤呢?

萧宸喝了一口茶,悠然道:“冯道此人,可谓是千古毁誉在一身啊。”看了看有些不解的李云新,萧宸道:“古人云:‘忠臣不事二主’。华夏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朝代更替周而复始,死节之士比比皆是,赞美之声也不绝于耳。然而,透过这貌似令人荡气回肠的忠义烈行,我们发现,其实为人臣者没有丝毫读力姓,只不过是某个帝王的依附者,就像手之与臂、发之与肤,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所谓的‘忠’其实大多是‘不得不忠’。‘不得不忠’自然只能是忠于君王,而不是忠于职守,所以,当官的总有一肚子揣测圣意的官场计谋,而最缺乏为民造福的职业艹守。从这个意义上讲,被后人唾骂了上千年的五代时的‘长乐老’冯道,倒是个不折不扣的另类臣子,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职业艹守就显得颇有几分难能可贵。”

“职业艹守?”李云新有些觉得好笑,那个年代,有什么职业艹守好谈啊?

萧宸笑起来,并不介意李云新的意外,而解释道:“冯道一生在唐、晋、汉、周四朝为臣,侍奉了近十个皇帝,位居将相高位二十余年,屡经丧君亡国。按照传统的忠君伦理,他早就该尽臣子之节,或随先帝殉节,或退隐老死,可他反而毫不在意,心安理得地接受着一个个新君递过来的橄榄枝,甚至在晚年还洋洋自得地写下《长乐老自序》,历数其曾经服务过的君王、获得过的各种官职荣誉,以及其家人妻子所得到的恩赐。因此,北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骂他是‘无廉耻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