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敌锐进,须支持较长时间,而后适机作离心的撤退,转移于五台山内,集结为机动的南兵团,待机北击接近繁峙城之敌。
2.雁门山北侧主作战军东向平型关方面,左侧背依靠恒山、雁门山的险阻以为屏障,监视雁北敌人的动静,机动戒备。
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负责守茹越口(繁峙城北)以西亘雁门关既设阵地,以新归入第十九军序列的方克猷读力第二旅守五斗山、马兰口、狐峪口间,警戒五十余里山隘,把十九军主力三个旅排列于水峪沟亘雁门关两侧,保持重点于雁门关方面。
第三十四军军长杨澄源负责守备北楼口(砂河北)以西亘茹越口间,拟以刚刚后撤的第一零一师李俊功守北楼口及大小石口,控置整理起来的刘谭馥读力第二零零旅为之支援,兼与恒山中的刘茂恩机动军取联系,对平型关方面警戒。以军主力梁鉴堂第二零三旅专守茹越口,巩固雁门山东远翼,正在北调的姜玉贞第一九六旅准备控制于繁峙城附近,保持军守备重点于茹越口。但在第三十五军未到达宁武时,姜旅暂停止于阳明堡,作为对雁门关以西的策应,盖忧虑平绥线上有敌后续主力到达,将南冲雁门关。
3.决战地带阎锡山称为捕捉敌主力军的“口袋底”阵线,选定砂何以西和繁峙间地区为主决地带,拟以收容整理起来的刘谭馥旅附以山炮两连于砂河以东,南连五台山、北连恒山的两机动兵团,占领广正面,对平型关西犯之敌,遮蔽繁峙主决战阵地。在砂河、繁峙一百五十华里间,作逐次抵抗,诱敌于繁峙的坚阵下,然后撤入主决战阵地后方。
陈长捷的预备第一军和郭宗汾的预备第二军两军共十二个团,并各附属一个山炮营,在繁峙县东,以五台山的北台顶、繁峙城垣、恒山顶构成三个支撑点,于其间占领主决战的抵抗阵地。预筑纵深强固工事,吸引敌强攻,消耗敌战力,使陷于顿挫胶着,从而发动五台山、恒山集结隐存的南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