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们不明白,利奥教授,我们不是来说杨锐的事的?”考伯特心道:我们出版社不搞艺术出版啊。
“我说的就是杨锐!”利奥的声音突然变的尖锐了。他的脚在地上蹭了一下,地球仪猛的停下,利奥教授抬起头来,却是背对着门口,道:“改变,你们明白吗?这就是改变的艺术。科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改变吗?”
“是吧……”在这样的问题上,科尔温和考伯特也实在没有力量去反驳。
“乔托做出的改变,对欧洲艺术影响深远,但乔托不是革命者,你们或许不知道,乔托在活着的时候,就成为了意大利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他的湿壁画在当时就闻名遐迩,顾客里有教皇,有那不勒斯国王,有圣方济各会的修道士们,也有富商和银行家……放弃现在改变未来的是革命,但比起这个,维持现在改变未来不是更难?提高现在改变未来才是真的难!”利奥教授的声音忽高忽低,听的科尔温和考伯特难受无比。
“您的意思是,杨锐的专著会提高自己,改变未来?”考伯特总算理解了利奥教授的一部分意思。
利奥背对着点头:“还不算太笨。”
“这么说,杨锐的《基因组学》很完美了?”考伯特的心脏砰砰的直跳。
出版业也是遵循明星经济学的,简而言之,就是赢家通吃的原理,在传播渠道不畅通的年代,人们可能需要大量的明星来满足娱乐需求,比如喜欢听评书的人,通常只会到自家附近的茶楼去听,但在广播变的方便以后,一位单田芳就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人们变的不太需要其他的说书人了。追星和出版也是如此,在传播渠道方便的年代,人们只需要追着一线明星就行了,那些颜不是最正的,胸不是最大的,腿不是最长的,说话不是最幽默的,演技不是最好的,绯闻不是最多的明星,其存在价值就大大降低了,一线明星和二线明星的收入差也就被不断的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