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身品行未必好,但是他们绝对是逢迎意的高手,在原本历史时空里,他们为了迎合张居正清丈土地,扩大税基的需求,能把坟地荒田当成良田丈量进去。现在告诉他们考评标准是能不能保证地方不乱,百姓不骂娘,他们自然也会挖空心思去讨老百姓欢喜。
至于那些忠诚不足,不能托付大事的,起这些有德无才的更容易对付。从张居正门下走出去的,天然带着江陵党标签,再经过这个学校培训出来任官,你说你不是张居正门下也不会有人信。不管他们想不想忠于张居正,都已经没了退路,江陵党把他们绑在自己的战车,你想下也下不来。
至于不愿意参加培训的也好对付,现在吏部尚书王国光是张居正的铁杆嫡系,给谁授什么官都在其控制之内。至于说掣签云云,谁也不会傻到信这套把戏的公平性。到时候不入学校的得不到好缺分,自然而然,能把那些人吸引到学校里来。
这种学校说起来,多少有点擦边嫌疑,所以必须挂一个讲道书院的名义。这一点其实是参考另一个时空,明末东林书院的方法。以一个书院为载体纽带,把人团结起来,弄到一条船,将来才有与敌手颉颃的能力。
张居正关闭了天下私学,禁止民间讲学。除去交通欠发达的边远山区,伟大皇帝陛下荣光照耀不到的所在之外,大多数省份及大城市都严格执行了这条禁令。眼下京师里没有私人书院,可是大明的士学子以及普通百姓又有着讲学或听讲的需要。在范进看来,这个时候搞一批官方书院出来正当其时。既填补了空白,还能把自己的真实意图埋藏其。
至于民间舆论问题,也早在谋算之内。这些官学肯定是以朝廷名义办,只是里面的讲官换成张居正的人罢了。这种模式,也有着成功经验,是范进在元搞得官学。
范进作为张党头马,到任之后把整个元民间书院全部取消,顺手还让凤鸣岐找人把江宁的书院烧了几家代替邻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