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第一学的院内,还留有一座杜甫墓冢。其二是说杜甫死于自潭州北返的船,在今天hn岳阳平江县附近,证据来自于《平江县志》的记载和唐代诗人元稹的记录。
杜甫死后,家人无力将其遗体运回老家,只好把他安葬在岳阳平江县,直到四十三年后,公元813年,他的孙子杜嗣业经过很大的努力才把他的遗体运回老家。
在迁葬过程,途径hb荆州的时候,杜嗣业遇见了诗人元稹,元稹给杜甫写了墓志铭,在墓志铭元稹除了说自有诗人以来,从来没有像杜甫这么伟大的之外,还明确说明了杜甫死于岳州。
为什么许多人更喜欢李白!
其一,因为人品!
与现在大多数人心目那位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诗人形象相,《旧唐书》和《新唐书》对杜甫的描叙完全是颠覆性的。
《旧唐书》里说杜甫是一个性格偏狭、浮躁,心胸狭窄的人、而且他还常常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而放荡无忌;《新唐书》则说他是一个不肯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人,还喜欢空谈国家大事,调门很高但又不切实际,他为了做官不择手段,一会儿在皇帝面前自吹自擂,一会儿又装出一副可怜相,而且话说得既不得体又不明智。
总之是一个很让人讨厌的人。事实,不光后来的《旧唐书》和《新唐书》这么记载,在杜甫死后的几十年里,对他的主流评价亦大抵如此。
客观来讲,新、旧《唐书》对杜甫的描叙和元、白、韩等人对杜甫的评价,角度并不一致,前者主要是从人品道德方面讲带式输送机问题,后者侧重从学价值方面进行审视,双方都有片面之处。
元、白和韩愈的确是认识到了杜甫及其诗歌的价值,他们在推行的学革命,都把杜甫作为了一位先驱,也正因此,他们也在一定程度美化了杜甫这个人,这种美化后来愈演愈烈,直至两宋期间,终于把杜甫抬到了圣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