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号“喜提”最后一名。
本茨现在希望下午的时候前面的车全都撞车,他捡个第一名。
胜之不武,是的,他知道,但是爽。
“本茨先生,咱们为什么不用更快的车来比赛呢?”车手不解地问。
事实上,他们早就准备过比赛,也有更快的车,之前都是用那辆车训练的。
按训练时的水平,不说稳定第一,前三应该没什么难度。
直到卓戈通知他们要用量产车去比赛。
卓戈当时的说法,是就像街头卖刀的,消费者总是买不到商家手里那把一样好用的刀。
而本茨车,就要做到让消费者所见即是所得,比赛用什么车,卖的就是什么车。
所谓的比赛,毕竟是个大广告。
本茨觉得有点道理,但不影响他不想输。
“可能卓戈先生有他的想法吧。”
本茨只能这么回答。
“呦呦呦,这不是传说中的本茨汽车吗?不用魔法的全新汽车,未来交通的希望,时代的车轮!”一个人阴阳怪气地朝本茨这边喊。
那是来自斯莱德工坊的工程师。
这家工坊的魔导车,是杆位赛里最快的。
而他喊的那些词,都是本茨汽车的广告宣传词。
现在本茨听来,无比刺耳。
不过难受归难受,嘴上不能认输。
“未来的交通又不一定越快越好。”
“哈,你还是准备准备比赛结束后的宣讲吧,别到时候不敢上台,往年最后一名灰溜溜跑了的可不少。”
宣讲会,想到这个就头疼。
博览会的传统,比完赛的车直接在全场观众前展示介绍,给出售价,然后现场接订单。
每家工坊的实时订单数还会直接展示。
比比赛本身还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