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早当家,也意味着得更早看懂人脸色,知趣识趣。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他是六二年过来的,且当年就走了,如果是六八年过来的话,恐怕便没那么容易再回去了。
之所以会专门提到小高大队的知青点,主要是因为随着大量知青到来,其中还有好多是高芸特地要来的,同时这些知青不可能直接把他们通通收到食品厂里,必须得让他们先按流程走一遍。
所以最后首先想要违约的,反倒成了帮大队长保存当初那份契约的高芸。
好在如今小高大队已经不像当年那么贫困拮据,说财大气粗有些夸张,但来几十个知青还真是无所谓的事。所以大队长那边也是相当好说话,很快便同意了高芸的要求,并迅速花钱在原有的知青点基础上,扩建了个知青楼出来。
当然了,钱肯定是高芸出的。
除了小高大队之外,其他各大队高芸也都有一一拜访,另外一些不属于他们县城,但与他们食品厂有生意往来的一些大队,高芸也有特地去拜访了番。
并且花了大量的钱。
这才总算促使那些大队在原有的知青点基础上,扩建了一批知青楼出来。
条件肯定不会太好。
十个平方的两人居。
但这些钱是不得不出,这些房子也是不得不建,不然两三万个知青陆续过来,总不能让他们睡野外吧。在食品厂附近给他们建住宿楼也不合适,只能建在各大队内部,住宿条件还不能太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好了的话,村民该有意见了。
那些教授老师的住宿条件其实也好不到哪去,还得专门给他们挑一些偏僻且比较贫穷的地方建房子,让他们住。
不然不好对上面交差嘛。
随着时间进入六九年,大量知青已经通过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