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谋利。
这,就是他郑宗学的态度,也是为皇帝所提供的寒门学子视角——皇帝想做的事,他们这些没个出身的士林学子,并不在乎,圣人的礼制,只在自己心中。
郑宗学听了皇帝的话,不由摇了摇头:“陛下,臣才二十八,本来就年轻。”
朱翊钧实在有些欣赏这气质:“只望你二十年后,还是这性子。”
郑宗学突然笑了起来:“届时臣若是变了性子,陛下也可以像对王盟主那般,对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朱翊钧跟着笑了起来。
狠狠地拍了拍这小子的肩膀。
“不说了,你回万寿宫值班罢,朕要去宣治门习武了。”
说罢,朱翊钧便招呼了一声内臣,便要舍下郑宗学离去。
“陛下!”
朱翊钧刚要离开之际,只听郑宗学叫住了自己。
他疑惑回头,就看到郑宗学下拜行礼:“陛下为国事殚精竭虑,还不忘嘱咐臣保养体魄。”
“臣也斗胆,请陛下将养龙体,茁壮成长……早日大婚!”
朱翊钧笑了笑,这次没再说话。
只摆了摆手,便领着一干宫人离去。
直到皇帝消失在郑宗学的视野中,这位中书舍人才突然有所感慨。
他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喃喃道:“陛下志在三界,若是能功德圆满,天庭之光耀,又岂弱于佛土。”
……
“陛下,剑术不是您这样胡乱劈砍的。”
“所谓阴阳要转,两手要直,前脚要曲,后脚要直。”
“一打一揭,遍身着力,步步进前,天下无敌!”
兵部武库司郎中兼管京卫武学主事林绍怀,言传身教,亲身给皇帝纠正着剑法要领。
皇帝的御马、射箭,历经大半年,总算是入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