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什么条件,还要过圣诞,我上哪儿给你找圣诞树去。”
发动车子缓缓上路,他瞪大眼睛左右观望,这时候的雪天路滑倒成了好事,大家都开得慢,不耽误找目标,还不用担心被追尾。
只不过,这大街上哪有卖树的啊?还得是杉树、松树这样的圣诞树?
开了一小段,忽然看见一间餐馆里有热气往外冒,他当即摇下车窗、耸了耸鼻子。
嗯,喷香。
再一看,嘿,原来是家湘菜馆,闻着味道,似乎有米粉的香味?
天气这么冷,不如去嗦碗粉先。
其实这时候上海的餐饮还是挺丰富的,1980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编印的《上海指南》一书中,就有一个“sh市各地方风味名菜馆一览”表。
其中遴选了一部分颇具代表性的地方菜馆,有粤菜、上海菜、四川菜、川菜扬点、川扬菜、扬州菜、京城菜、苏州菜、无锡菜、清真菜、净素菜、湖南菜、杭州菜、福建菜、宁波菜、潮州菜、安徽菜、河南菜、西餐厅……等等,共几十个品类的一百多家餐馆。
当然,相比整个大上海,这么些餐馆就有些不够看了。
还是要到84年以后,餐饮业才开始得以发展,然后到92年,全市酒菜业价格放开,餐饮业才进入快车道。
而那个时候,全市的酒菜馆总共也才有6565家,从业人员65117人。
哪像后世,某个网络平台上的餐饮店数量就超过20万家,虽然其中包括了咖啡店、茶餐厅、奶茶店等轻饮店,可这个数量差距着实有点大。
现在陈凡面前的这家小饭馆,一看门面,就知道是街道办食品公司的集体制小单位,缺点是地方小、品种单一,但也有优点,那就是人比较好相处、处事手段灵活,没有大饭馆那么多条条框框。
避开门口停好车,陈凡望着小店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