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的例证没法反驳,也因为张周的军功的确不太好驳斥,有功就是有功,皇帝不给赐爵,直接要给兵部左侍郎的职位,说不合理也不合理,说合理也没太大毛病。
就是个看皇帝心情的事。
现在皇帝就是想力挺张周……他们有什么办法?
在场最为尴尬的,是兵部左侍郎王宗彝。
他从当上兵部侍郎开始,就一直活在张周和王越的阴影里,连兵部尚书马文升对张周和王越都没什么好办法,就更别说是他了。
刘健走出来道:“陛下,以张周为兵部左侍郎,尚可。但他既不理部堂之事,不知以何人来理?以其兼兵部事,着手于翰林院事,为妥。”
意思是。
兵部左侍郎就兵部左侍郎吧,我们不反对了,但问题是他这个左侍郎最好就是个兼职,陛下不是说让他继续在翰林院当侍读学士,给太子上课?那就以那个为他的正职。
朱祐樘一听就有点上火。
如果是个兼职,还用他兼兵部左侍郎?西北的时候就兼上兵部尚书、左都御史了!
回朝给他个左侍郎,当然是让他当正牌的。
侍读学士是正职的,太常寺卿也是正职的,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同样是正职,而且兵部左侍郎也一定是正职!朕跟你们说的,就是既要也要,否则还跟你们说什么?
朱祐樘道:“刘阁老莫不是认为,他不能胜任是吗?”
刘健道:“陛下,老臣不解其意,既以其为兵部左侍郎,何以不由他来打理兵部部堂事?”
大明的规则,各部的主要部堂事务,都是由左侍郎来负责的,尚书更多是一种统筹全局的作用,大事问尚书,小事基本由左侍郎就做主了,侍郎分左右,也是要跟个主次。
朱祐樘先前毕竟已经明言,不用张周来打理兵部的部堂事,所以刘健才会提出,以其为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