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部左侍郎

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部左侍郎(3 / 9)

在场大臣一下子就炸开锅。

左都御史闵珪走出来道:“陛下,这万万不可,即便张周有军功在身,但以其为官时日尚短,且在治理部堂之事上毫无建树和功劳,甚至无观政于六部的经验,以此便要升他为兵部左侍郎,难免会令朝中人心动荡。”

朱祐樘道:“你所说的动荡,是说人心不服是吗?”

闵珪咬了咬牙,举起笏板道:“正是。”

不服是真的不服,倒不是说不服张周的功劳,而是不服于一个新科进士,入朝不过半年时间,就已经当上兵部左侍郎,还加了那么多的官衔。

刑部尚书白昂也走出来道:“陛下,以其军功加以爵位,本无可厚非,但以其军中之功而升部堂之事,则并无先例可循。”

这意思是,他得多大的功,拿多大的爵,我们没什么意见。

无论是开国,还是后来靖难、边事,有功将领或者官员得爵,都已有先例,光是文官得爵就有王骥和王越二人。

朱祐樘道:“没有先例?先前靖远侯得爵,又因夺门之功而兼理兵部尚书事,诸位卿家不会对此没印象吧?”

这就提到王骥,当初以兵部尚书南征北讨而得爵,以靖远伯而告老,纵情于声色犬马,实则是明哲保身,后来因为夺门之变有功,以靖远伯的爵位兼兵部尚书,等于是在于谦被杀之后,石璞被调在外,由王骥出来主持兵部。

但很快王骥便主动交出权力,算是完成过渡便功成身退。

权宜之计的事,被朱祐樘拿来当先例说,却也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朱祐樘这大概就在提醒在场大臣,朕没让秉宽直接以莱国公来当兵部尚书,都算是给你们面子了,你们再哔哔,信不信朕跟你们撕破脸?

……

……

朝堂上,一时陷入到僵局。

皇帝似在生气,而大臣心中有所不满,但又对皇帝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