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噩耗来得如此不恰时

第二百五十二章 噩耗来得如此不恰时(8 / 9)

皇帝突然发话了。

在场的人都很好奇,谁会上什么谢表呢?

在大明,谢表属于特殊的上奏模式,基本是不用“关白”于内阁的,内阁只是作为顾问层,不同于宰相,不需要每件事都先过内阁再呈送到皇帝处,而皇帝的赏罚旨意等也无须全都通过内阁下发,封驳的权力也并不在内阁而在六科给事中。

这份谢表具体是什么,在场是没有人知晓的。

朱祐樘将谢表交给了戴义,一抬手,意思是让戴义来说明情况。

戴义叹道:“是这样,先前陛下准了翰林侍讲兼左春坊左谕德杨廷和,以及新进中进士的弟弟杨廷仪二人,回乡省亲,并赐驰驿而行。终于在兄弟二人回乡之后,见母叶孺人,相守五日之后送终。杨氏一门,杨春,会同叶孺人之子,廷和、廷谦、廷玉、廷平、廷萃、廷仪、廷简、廷宣、廷宾、廷实,一同上表谢恩……”

杨廷和祖父杨玫,原配郭氏生二子杨远和杨政,皆都早亡。

杨玫继娶羊氏无子,三娶熊氏,生三子杨春、杨惠和杨哲。

杨春是成化十七年进士,官名不显,如今尚在世,历史上一直到正德十一年才病故,杨春可说是非常能生,年岁最大的是杨廷和,已有四十岁。

杨春正妻叶氏,还有侧室王氏,一共生了十二个儿子,但王氏的两个儿子杨廷历和杨廷中并没有资格联名上表谢恩。

杨廷和剩下这些弟弟一个夭折的都没有。

此话一出,在场大臣皆都目瞪口呆。

皇帝先前把杨廷和兄弟俩调回家乡,所有人都觉得皇帝这是在故意打压杨廷和及传统文官派系,故意让杨廷和让出翰林学士的位置,交给王鏊,但现在他们才意识到,原来皇帝这么做是“煞费苦心”,真就是背负了大臣们的不理解,去成全杨廷和的孝心。

当戴义将杨春和杨廷和父子几人一同撰写的上表宣读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