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在场的大臣会多看几眼。
“已跟秉宽招呼过,他承诺不会跟陛下提请《会典》之事。”王鏊道。
李东阳道:“即便不提请,只是提到只字片语,也会令我等很被动。”
王鏊皱眉看着李东阳,心想,你这算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吗?张周说了不提,你居然以为他来参加朝议,就是为了暗示皇帝有成本的《大明会典》存在,故意让我们翰林院难堪?若他真这么腹黑的话,早早不就把这件事公之于众?还用这么婉转来找我们商议校对的事?
“准备朝议吧。”刘健不想计较张周来午门的目的。
本来没有张周的事,张周是不该来的,连刘健也怕张周“先下手为强”。
哪怕张周跟皇帝提两句,有关要加快《大明会典》编撰进度的事,不提任何一句他自己修书,也会让内阁和翰林院完全陷入到被动挨打的地步。
……
……
朝议开始。
当天张周果然压根就没打算出来说话,因为他来参加朝议,完全是因为朱祐樘告诉他,今天可能要跟内阁的人商量一下《大明会典》的署名落款情况。
无论是张周,还是朱祐樘,都没有要把这部书据为己有的意思。
皇帝也觉得,若就说这部书是张周单独编撰的,那以后翰林院的人都不用混了。
但若说这件事不去记张周的首功,不按照张周的一些需求来达到目的,就轻易把功劳分给翰林院的人,朱祐樘也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说白了,还是要扯皮。
保全你们馆阁出身大臣的名声,但同样也要为张周谋取到足够的政治利益。
这才是皇帝的目的。
“……诸位卿家,朕刚收到一份谢表。”朝议到临近结尾,刘健也趁机摸了摸自己怀里的那份单独面奏,准备在事后交给戴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