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修书,那必是他一人所为,否则如何体现其能耐?若真是如此的话,其实我们根本不必担心,因为……”
谢迁恍然道:“因为不可能完成!这不过这是有人在往外放烟雾!”
“嗯。”李东阳点头,同时也在打量着刘健,想征求刘健的意见。
刘健却没有跟李东阳那样去下结论。
显然今天皇帝的态度,让刘健看出了很多问题。
谢迁笑道:“如果不是烟雾,那陛下大可让翰林院的人参与其中,却非说先不给这些人瞧,那不是说有问题?但这么做,对陛下和张秉宽,又有何好处呢?”
心直口快的谢迁,又说出个很不合理的疑点。
既然张周修书没任何进展,皇帝还提前说出来,还信誓旦旦说最近就拿出来示人……
谢迁补充道:“要修个《会典》没个三五七年,想有进展也难吧?最初时我也曾参与一段,光是考据这一条,就破费心神,听说杨介夫先前修书时都废寝忘食,往往连续数日不眠不休。既然都知这修书不成,那陛下刻意如此说,难道不怕事后被人怀疑?”
李东阳道:“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在张秉宽在蒙蔽圣听。”
谢迁直接提出质疑:“那林亨大为何在看过此底本后,却又没任何意见呢?”
李东阳摇头道:“或是只有简单的部分,并不涉及到《大明律》等细规章条。”
说来说去。
连内阁这三位,都没法把准张周的脉。
“别无端猜测了。”刘健道,“回头找人去问询一番便可,看现在还有谁牵扯其中,大概也就明白一二。”
“嗯。”李东阳和谢迁都在点头。
猜来猜去,还不如找人去探寻一番,只要有人能见到那部所谓的《大明会典》,基本上就可以水落石出。
“找谁?总不能去问林亨大吧?”谢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