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也不客气,你有证据是吧?拿啊!
华昶急忙改口道:“是有证人。”
这个近乎大喘气的说法,就算是文臣,很多人也在皱眉。
直说是风闻言事也不丢人,非说自己有证据,皇帝跟你要,你却说是证人,感情你也知道就算马上去找人,一时半会也回不来。
所以你想表达,由你口中“转述”的话,就等于是证人证词?
此时刑部尚书白昂走出来道:“证人都姓甚名谁,可是列了供状,并做了签押?交由法司,一并做定谳。”
华昶道:“并未有,不过何时都可以添补,还请陛下下旨,将涉案人等一律下狱,过堂问责,一切便清楚明了。”
本来就没证据,其实连文臣大概都知道,华昶这属于以道听途说的消息,来做上奏。
虽然从法理上来说,风闻言事并不能算是过错,可涉及到礼部会试鬻题这么大的事,在不经过细节求证的情况下,就贸然上奏,将外间的传闻捅成一件大案,这做法就有点过头。
至少文臣也觉得,华昶太心急。
朱祐樘道:“你没有罪证,就要将你所参劾的人下狱,并无此道理。你所谓的证人证词,是可以回头再补,你可以将名单一并列出,朕这就让东厂前去擒拿,到朝堂当面论事。”
皇帝的话一出,华昶也有点蒙。
皇帝这么较真的吗?
现在不是外面都在风传说有鬻题?我不过是把外面的传闻,整理下来奏报而已,按照道理不应该是把人都下狱之后,严加审问然后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非要拉到朝堂上来进行当面对质,这算怎么说的?
“回陛下……臣……一时记不得有哪些人,要回去之后,再行查证……不过京师士子,已对此议论纷纷,若继续传扬,只怕会引起士子骚动,而坏了纲常法纪!”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