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亦失哈的目光,朱高煦也看到了奏疏上徐硕希望朝廷支援的物资数量。
先不提那两千头牛,单十万石米和四万斤盐、十五万斤铁,就足够人头痛了。
“耕牛暂且放下,先把粮食和盐运给他们,另外再从四夷馆调学习苗、仡、侗、瑶等语言的官员前往遵义帮助他们把土地给均分了。”
“要想让贵州长治久安,首要就是让当地的百姓,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在发生变化。”
“杨昇他们舍不得对百姓下本钱,但朝廷不能舍不得。”
朱高煦用笔将耕牛圈红写下待定,将后面的物资则是圈起来写下了批准。
亦失哈见状拿起奏疏,顺带还提了一嘴:“殿下,这徐硕是吉林府出身的进士。”
“喔?”朱高煦来了兴趣:“是吉林城还是四周的?”
“吉林城的,但是是从山东迁徙去吉林城的。”亦失哈补充一句,朱高煦闻言却道:
“无碍嘛,吉林城的百姓本来一开始就是由山东迁徙过去的。”
“这样吧,两千头耕牛虽然没有,但沐春不是在黔南缴获了不少挽马吗?”
“给沐春写封信,调过去给遵义府,遵义府早点恢复生产,军队的后勤压力也能小一点。”
“是!”亦失哈笑着点头,亲手写了一封信给黔南的沐春,朱高煦也不忘提醒道:
“让沐春先解决大雪山的啰啰,好让汉王可以出发来南京。”
亦失哈闻言点头,而后补充上了这一句。
做完这一切后,他便让人将奏疏和手书发回贵州,朱高煦这边也记住了一个叫做徐硕的吉林进士。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