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毕业数量会下降到一万人,而辽东的学子还没完成五年学业。
不过只要撑到永乐三年结束,等洪武三十二年入学的十余万辽东学子毕业,那自己手上的人就足够了。
届时不管是对山东大兴教育,还是把山东基层胥吏全部换血都足够。
至于今年毕业的这两万人,朱高煦也不准备全部投入南下为官的队伍中。
他想要从中选出一些优质的人才,专门投入到数理化的研究中,毕竟科学才是生产力。
为此,他早早就让亦失哈将他自己所出的数理化考卷印刷,提前两个月运往了渤海。
等到年末毕业考的时候,只要有人能脱颖而出,那他们就会被朱高煦投入课题研究中,根据朱高煦提供的思路,向着各个方向去研究,去完善基础数学、物理和化学,同时发明改进一些现有和没有的科学产物。
朱高煦不是全知全能,他只能给出他知道的方向让人去研究,具体能否成功他也不知道。
他真正的战场还是得解决大明的弊病,例如毕业的这两万学子。
“眼下辽东有五千官员维持局面,但明显不够用,先留一万在当地吧……”
朱高煦呢喃着,同时将这件事情记录在文册上。
过后,他又稍微计算了一下,如果加上在山东的渤海胥吏和税务司官员,再加上可支配的这一万学子,那就是一万四千四百人。
如今整个山东人口是五百万左右,因此将这批人完全作用到基层的话,那基本能实现对山东从下而上的掌控,山东也能作为新政策的试点运行,并在成功后推广。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将最后一个字写完,放下了手中的文册,推开了马车的车门。
“殿下……”
两名百户官围了上来,朱高煦却摆手:“随我去田间走走,称呼我为主薄便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