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296章 靡靡之赵

第296章 靡靡之赵(6 / 7)

实在太重要了……

赵王的权利又实在太大!

不派一个可信之人去做赵王,长安天子就算是睡着,也得有一只眼睛睁着,并时不时瞥向函谷关方向。

相较于太祖刘邦‘选个最出色的儿子去’的简洁明了,以及吕太后‘直接派我侄子去’的简单粗暴,太宗孝文皇帝,采取了相对更为温和的手段。

——让赵幽王刘友之子、自己的侄子刘遂去做赵王。

鲜少有人注意到:从代地入继大统时,太祖皇四子:代王刘恒,才年仅二十二岁。

而赵幽王刘友,又是太宗皇帝刘恒的六弟,比二十二岁的四哥刘恒,都还要再年幼一些。

就算赵幽王刘友,只比四哥刘恒小个一两岁;

就算赵幽王刘友十五六岁时,便有了儿子刘遂;

到太宗孝文皇帝入继大统之时,被太宗皇帝恢复赵国继承权的赵王遂,也不过是个三五岁的孩童而已。

而这,也正是太宗孝文皇帝的高明之处。

——将赵国宗祠还给幽王一脉,天下人无可指摘;

赵王刘遂年幼,派遣王太傅、国相代掌赵国上下政务,也没人能挑的出毛病。

等赵王遂长大了,能对长安中央造成威胁了,太宗孝文皇帝也早已经捋顺了朝堂内外,成为了君临天下的在世圣人。

到太宗孝文皇帝十五年左右,加冠成人的赵王遂意气风发,正要搞一番大事业,却发现长安的太宗孝文皇帝,在民间都快成为‘其贤不亚于太祖高皇帝’的圣君了……

如果没有先帝朝,那场浩浩荡荡的吴楚七国之乱,赵王刘遂这辈子就算是再怎么‘踌躇满志’,怕也是只能像淮南王刘安那样:永远都在为造反做准备,却也永远都只是做准备。

而今,吴楚之乱平定,已经过去三年;

曲周侯郦寄水淹邯郸,造成的赵地百姓慷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