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或许也正是这份方案,使苏方认识到这场战斗是中国老百姓的作为,无论是苏联方面的抗议照会,还是塔斯社的消息,实际上都承认在八岔岛上和苏联人员发生武装冲突的中国人,不是中国边防军,而是一批武装的“中国农民”。撤退途中还发生过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指导员黄德和看见那个俘虏很紧张,便想用学过的俄语说我们优待俘虏,一急之下场景错乱,他拍着俘虏的肩膀,顺口就用《地道战》《地雷战》里的日本话腔调跟俘虏讲:“你的,害怕的不要,我们的,俘虏的优待。”边上的人听到对苏联人说电影里的日本话,忍不住要捧腹大笑。惊魂未定的知青等刚刚撤到对岸的八岔村,苏联炮艇已经完成了对八岔岛的包抄,赶来的苏方炮艇不时向八岔岛扫射轰击。附近伯力(哈巴罗夫斯克)的数十艘炮艇和机枪巡逻艇、多架直升飞机迅速赶到(事后知道苏联海军舰队正在那里进行军事演习),苏方直升飞机也多次入侵飞临八岔村上空盘旋威胁,两艘炮艇封锁了八岔村的水上通道。下午4时许,近百名全副武装的苏方从多处登上八岔岛进行搜索挑衅,大战似乎马上就要爆发。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群来自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的知识青年,来到祖国的最北端,怀揣保卫祖国每一寸土地的壮志,时刻准备着抛头颅、洒热血。当以往电影中的战斗画面真的呈现在他们面前时,这些并未受过正规军事培训的年轻人,凭着一腔爱国激情,奋不顾身与敌方的正规军激烈战斗。我方民兵撤退至八岔村后,除把俘虏迅速送往隐蔽地点保护起来外,也作好了防止苏方武装入侵村子的准备,严阵以待,人数不多的边防部队和附近民兵也迅速进入战备状态。由于苏方直升飞机在八岔村上空不断盘旋,边防站副连长忍不住让人带了两挺轻机枪对直升飞机进行射击,子弹没有击中目标,但把苏军飞机吓走了。被俘虏的那名“苏军”被送到八岔村后,安置在赫哲族老乡一间民房里,院子外面是边防军把守,房屋外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