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二十六章 求道的学问家一路向西

第六百二十六章 求道的学问家一路向西(2 / 11)

,悄无声息之间,已经让各派理论家刮目相看,连北平国子监都以曹端为荣,需要知道曹端才三十岁。

任何事物的兴起,必然符合社会的规律,成为大众所接受,并且推崇的主流。

包括清朝同样如此。

极度的压迫下,没有反抗办法的百姓们,只能遵权。

敬重权威。

简而言之,投降了,别打了。

那么在中国古代呢。

朱高炽仔细的思考,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巨大“怪兽”。

礼道崩溃。

孔子也不得不承认,时代不同了,大家不再守礼,于是提出了仁的思想。

统治者要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以政为德,主张恢复周礼,承认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应当有所改良,并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关注人和社会。

然后是孟子。

同样主张施行仁政,以仁爱之心待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提出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这就是同样的贵族征伐的社会下。

西方和东方的社会风气却截然不同的原因。

西方贵族在领地内,享受一切权利,所有的东西属于贵族,中国古代也是如此的,只不过呢,儒家为统治者戴上了“无形笼头”,起码他们不会在自己的领地内,提出征收初夜权这种,放在东方古代属于天方夜谭的奇闻。

东方古代没有灰姑娘这样的故事,更没有王子与民女的童话故事,只有穷书生与小姐,农夫与仙女的童话故事。

涉及到统治者的故事,基本上都是坏的,以此来警示统治者。

为什么儒家打败了诸家?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下,百姓们推崇儒家,儒家对百姓们最有利。

乃至于天下重归一统,并改为了郡县制,皇权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百姓在皇权面前,没有任何的反抗手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