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说教的行为,而且后世也是提出要让百姓小康的君主。
所以朱高炽从此入手。
果然。
朱棣毫不犹豫的回答,很简短的说道:“国强民富。”
朱高炽立马接道。
“实现父王的理想,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
朱棣无言以对。
这话听上去很顺口,可却非常荒谬。
怎么又跟生孩子扯上关系了。
按照人们世俗的想法,家里多几个劳动力才是最好的,多子多福啊,家里儿子不多,算什么回事。
“老大,你不了解百姓,农村男丁多,才能做完农活。”
“农活很苦,臼米就是一项。”朱高炽举例,证明自己不是不懂农活。
“农妇们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臼米,深受其苦,因为用的农具不行,大多使用石臼,好一些就是用碓。”
“不是没有更好的农具,可老百姓们用不起。”
“以后铁犁头,铁齿耙,铁耨等等农具,都可以让老百姓们用得起。”朱高炽慎重的说道。
“只要给咱几年的时间,咱一定让北平府所有的农户,家家都有十八件农具。”
朱棣呼吸加重了几分。
长子的宏图大志,颇为广大。
说起话来一套一套,又却很能激奋人心,连自己都为之动容,不过朱棣还摒得住,没有过多的表现。
“翻土的,挖土的,除草的,臼米的,犁地的,撒种的,割谷的,晒谷的等等。”
“有了齐备的工具,百姓们就能精耕细作,不但能缓解种地的一二成辛苦,又能提高土地的产量。”
“更好的农具能解决许多的问题,以后家家都用的起铁,会造就更多的富余劳动力的。”
至少想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