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会把兴趣,转移到购买商品上面,享受物质的乐趣。”
“当人们越追求物质,那么花费越高,社会的商品越多,不但能让老百姓减少生育的兴趣,还会刺激地主们把钱拿出来投入商业,而不是只用来买土地。”
“比起商业的利润,土地带来的收效,百分之一都及不上,这种以利引导人的手段,比所有的手段都要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古就是如此。”
“用这种方法,可以延缓土地兼并,也可以延缓老百姓们多生孩子,又能促进社会的财富,还能让官府获得更多的税收。”
让老百姓少生孩子,朱棣实在有些接受不了。
“你皇爷爷一辈子都在为提升人口努力,结果伱这么说,岂不是背道而行。”
这就是认知的问题。
农业社会人口越多,带来的问题也越多,当超过土地的负荷,不但不是国力的增长,反而是国力的消耗。
但是这种旧有的观念,古今都是如此。
例如投入更多的人到土地上,希望得到更多的土地回报,结果迎来了很大的教训。
“父王,你认为是一个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国家要强大,还是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富的国家要强大?”
如果眼前的人是朱元璋,朱高炽不认为自己能说服他。
一个是对朱元璋的不够了解,二个是朱元璋从底层出身,铸造了坚硬的思想。
他巨大的成功,让他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
根据历史的记载,朱元璋最喜欢说教,无论是对粮长,官员,太监,武将,勋贵,藩王都是如此。
这么喜欢说教,说明了他对自己的见解,有非常高的自信,所以认为人们都应该接受他的经验。
但是朱棣不同。
朱棣本身没有朱元璋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