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是日常用品。”
“在满足衣服的前提下,是要粮食充足。”
“衣服可穿,也可以不穿,而粮食一定要吃,不吃会死人。”
“工业能吸收无地的流民,是有益处的,但是如何在不危害粮食的情况下,在我朝的环境中,让工业得到发展呢。”
后世国家第一次失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可忽略了原始农业生产缺乏规模效应这一事实,低估了土地的边际产量对劳动力投入的迅速递减。
换句话说。
在生产力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土地出产的上限是改变不了的,投入再多的人力,土地的产出还是止步于此。
失败是成功之母。
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败,为下次的分配提供了经验,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获得了巨大的成果。
“军户的田地是固定的,周边已经没有了新地。一户军户,全家三五人上阵,和十余口上阵,田地的产出,在北方平摊下来,仍然是一亩两石。”
“所以把百姓全部集中到田地上,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朱高炽说的忘了形,听得朱棣咬牙切齿,其余人面色古怪。
敢这么说圣人?
“我朝立国二十五年,田亩总体上是足够的,但是国家太大,局部定然有些农业富余人口。”
“例如天灾,例如贫瘠的地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以通过工业把他们吸收进来。”
“只有把多余的人,投入到工业之中,发展矿厂,铁厂,修建铁道等等工业,促进了生产力,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最后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所有人都能使用上便宜的铁器,便宜的燃料,出行方便,带来更先进的技术。”
“利工利器,更好的农具,可以让田亩多产。”
“大量廉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