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安西兵日记 > 第66章议和的诚意

第66章议和的诚意(4 / 5)

二人从不避讳自己与烦了的关系,并以此为荣,俱言:某受杨公提拔,多蒙教诲,皆安天下正德行之高论,无需片语避人。

老李很清楚,烦了在中间,俩人就是互补的好搭档,烦了若不在,俩人早干起来了。

几人就坐,烦了也知道了招他来的原因,还是因为吐蕃求和,这次赞普开出的条件更足:纳贡。只要双方议和停战,吐蕃每年按时纳贡,也就是说吐蕃承认自己比大唐低一等,这无疑是极大的外交胜利。

老牛为首的一伙认为可以暂时议和,大唐趁机休养生息,过几年再收拾他们。

李德裕一伙则认为不能议和,原因和此前烦了的观点一致,议和大伤士气,不利于以后收复故土。

老李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便派人去招烦了,结果从传旨宦官到魏从简,最后吐突大监亲自出马掀被窝才叫来……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烦了也不客气,说道:“吐蕃想要议和,纳贡不够,把秦州还了再言其他,除此不必多费口舌!”。

众人齐齐一愣,没想到他会如此强硬,竟然说出这个条件。秦州不是一般州郡,那可是陇右一等重地,尚戒心的老窝,而且秦州对于大唐的意义更不一般,是陇右李氏的宗祠所在。

老牛皱眉道:“吐蕃恐怕不会答应”。

这话说的很委婉,吐蕃是肯定不会答应,割个原州,成州这样的边角或许有希望,一开口要人家陇右制所,这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不骂娘都算好了。

烦了道:“那就不谈,又不是咱们求他”。

老牛没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烦了知道,他不是同意而是不愿当众驳自己面子,遂解释道:“思黯,我去岁自陇右至河西,对两地实情多有掌握,吐蕃无道,百姓心念大唐……”。

将陇右河西局势大概说了一遍,又说了大唐西北各镇的情况,最后说出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