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
“郑书记,您这技术,一看就是老石匠啊。”江寒赞道。
“小江,你不知道那个时候,干部都是带头干的。”老干部服务队的队员说道:“郑书记当时还有个外号:石匠书记。”
兴修陈家院水库的时候,大坝急需石料,工地的6000多名民工中只有300多人会石匠活,几十万方石料靠这些石匠锻,要锻到哪年哪月?
工地指挥部心急火燎,一天三遍给县委打电话,要求增派石匠。
郑勇合背着锤钻来到工地,把干部和施工人员一齐叫到山坡上。他对大家说:“有太行山,就有石匠。群众可以当石匠,干部为啥就不能?”
他号召干部都拿起锤钻,跟石匠师傅学手艺,限期掌握基本的锻石技术。20多天后,还是在那个山坡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考石匠的比赛开始了。20几名县和公社一级的干部背着锤钻来到了考场。
郑勇合宣布:“今天考试破石头,20分钟一个眼,看谁锻得好,锻得快!”赶来观赛的群众把考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那时正是三伏天,树枝纹丝不动,岩石热得火烫。一声令下,干部们围着两间房大的岩石叮叮当当干起来,顿时火星飞迸,石屑横飞。经石匠师傅组成的“监考组”评议,20几位干部,只有两个不合格,县委书记郑勇合考了个第三名。
消息传到各工地,群众学石匠的浪潮涌遍全县,全县的石匠很快从3000人激增到40000人。许多群众举起铁锤自豪地说:“俺是在陈家院水库工地学的手艺,跟郑书记是师兄师弟。”
妇女们也组织起“石姑娘队”喊着“男女都一样,姑娘当石匠”的口号来到工地参战。
从此,郑勇合又被群众亲昵地称为“石匠书记”。
“郑书记,石姑娘队?”江寒一阵惊喜:“石姑娘队,当年的队员,还有多少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