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官途无疆 > 第0642章 老干部服务队

第0642章 老干部服务队(2 / 4)

后来,刚上任的新原市交通局长听说此事,专门来到张村乡,看到老干部们和村民们的精神十分感动。

交通局长说:“老同志们离休不离志,退休不褪色,扎根山区,为群众筑路修桥,交通部门多年没做到的事,你们做到了。眼看就是春节了,送你们5000斤大米吧,算是鼓励。”

大米送来了,如何处理?

郑勇合说:“离退休干部每个月,都有国家发的钱。这一点儿大米,对咱来说不算啥。”

最后,5000斤大米全都分给参与修桥者。群众每分到一斤米,就凿一块一尺见方的架桥石。

这些大米显然不够,交通局的职工们又捐了一些款,平岭村在外打工人员也捐款,最后终于把桥架起来了。

这座桥被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命名为“五千斤大米桥”。

这座桥修通了,第二座桥的资金没了着落。

与交通局长联系,交通局长却调到了另外一个市。

于是郑勇合就决定发扬当年的艰苦奋斗精神,靠天靠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靠村民,老干部服务队的成员们不顾家人反对,把被褥和日常用具都搬到了平岭村,常年住在这里。

需要石头,自己开采,需要河沙,自己从河里挑,需要水泥,村民就用山货去小水泥厂去换。

江寒以前对那个时代的氛围、那个年代的干部不太理解,但是在一起一天他就感受到了。

他们从内心到眼睛都有光,那是一种对信念的坚持。

郑勇合这些老干部对于老百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护,为人民服务,是真正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江寒和一个村民攀谈,村民告诉他一句群众中流传的一句话:“拿起白蒸馍,想起郑勇合;拿起人民币,想起郑书记。”

郑勇合已经七十岁了,但精神很好,特别是锻石水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