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能有这番感悟,一定是深入前线,见过许多人间疾苦。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汪德渊从军几年,简直像是被人夺舍!
晏珣觉得,小汪努力一把,说不定真是状元之才。
汪德渊“咕噜”喝光一杯茶,唉声叹气:“朝廷未必不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为了抗倭大业,允许戚将军从百姓中招募士兵练新军。可是这样的军队没有军户约束,时间长了容易成为将领的私兵,日后必然有隐患。”
晏珣点头……大预言家汪公子。
日后各地将领养私兵,甚至几千人的精锐军队都是“家丁”、“养子”。
若论热衷当爹,“养子”军团的将领才是个高手。
到大明山河日落那一天,皇帝征召地方军队勤王……
各将领都怕损失自己的班底,拖拖拉拉不肯出兵,或者向朝廷要好处才出兵。
这样的大明,不亡都没天理。
“德渊,这些都是你自己的感悟吗?”晏珣惊讶地问。
“我?”汪德渊哈哈笑道,“是我们!珣哥,你想不到吧!我们在南边见到种种弊端,凝聚在一起,不为结党营私,只想解决这些顽疾。”
“你们?都有哪些人?”晏珣正色问。
平安喝了两杯茶就被请到客房,帮着整理汪德渊的行李。
公公们也无奈地留在前院……人家兄弟重逢,小皇孙一定要黏着,实在不好意思。
现在这里只有晏珣、汪德渊、以及坐在小椅子上吃糕点,好像什么都听不懂的朱翊钧。
……你们尽管说秘密,反正钧钧宝宝听不懂~~
汪德渊见在场没有外人,坦诚地说:“我们有杨仲泽、曾庆斌。还有大人物,比如你舅舅杨世安,以及一些有识之士。”
晏珣:“……干得不错。”
我在京城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