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族人接到了巴陵,族中只剩下些老人守护祖业坟冢,杨安玄心中轻叹,杨家人不知何时才能回弘农祭祖。
“七叔公,袁家不妨也派些人前去江南开枝散叶。”杨安玄提议道。
袁竹眼光一闪,随即黯淡下来,汝阳袁家不可能去巴陵寄于杨家篱下,唯一的希望是等袁涛外放为官,可以分出一些族人前去依附。
闲话几句,杨安玄转入正题,道:“七叔公,侄孙初来汝南,想问一问汝阳郡各方面的情形。”
袁竹道:“七叔公足不出汝阳县,对汝阳倒是知道一些,至于整个汝南郡,袁宏更为了解一些。”
杨安玄暗笑,刚才酒宴上这位七叔公可是夸口汝南郡有个风吹草动都瞒不过袁家。
趁着派人去叫袁宏的功夫,袁竹道:“今年多雨,处处洪涝,据愚所知汝南郡十五县,至少有十个县受了灾,袁家的三百多顷地减产三成以上,今年的祭祖的祭品都难筹集,恐怕过年都要缩衣减食。”
杨安玄暗自心惊,袁家虽然破败,但底蕴尚存,靠着族人之间互帮互助,勉强能维护生计,若连袁家都维持不下去,普通百姓的日子越发难过。
“今年四月,庾刺史征兵征粮,袁家交了二百石军粮,还派了五十名青壮服役,家中田地缺少劳力,雪上加霜。”袁竹唉声不断。
豫州征兵征粮是因为王恭举兵,庾楷是会稽王的亲信曾率军前往石头城支援建康。后来战事不了了之,这批钱粮落到了庾刺史的腰包,让他发了笔战争财。
脚步匆匆,袁宏兴冲冲地到来,有机会跟杨安玄独处交谈,绝不能再错失。
见礼,小心翼翼地坐下,听袁竹转述杨安玄要了解汝南郡的情况。
袁宏暗自庆幸,他时常与县中官吏在一起饮酒,通过酒桌上的闲聊对郡中事务有所了解,清咳一声开始侃侃而谈。
“……周太守体弱多病,一年之中倒有八九个月卧床,郡中事物多由主簿程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