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官的不过六七人,这一下子多出半数,自然让众人喜出望外。
杨安玄扫看了一眼大堂上有些忘形的袁家人,想起当初随袁涛进京的两名袁家族人,道:“七叔公,侄孙有句话想讲在前面。”
袁竹笑容满面地道:“安玄,尽管说。”
“愚初来汝南郡,人生地不熟,袁家在汝南根深蒂固,有袁家相帮侄孙做事会事半功倍。”杨安玄先扬道。
袁竹拈着胡须道:“七叔公不是夸口,袁家虽然破败,但根节遍布整郡,汝南郡有个风吹草动瞒不过袁家。”
杨安玄笑道:“杨袁两家世交,互帮互助理所应当。但愚也担心有人行事不谨,落人口舌,反伤了两家和气……”
袁竹打断杨安玄的话,道:“安玄放心,既然人跟了你去,便任由你处置。若是有人作奸犯科,误了安玄你的事,七叔公亲自拄了杖去,打断他的狗腿。”
宴后,杨安玄留宿在袁家,时间尚早,跟袁竹到书房饮茶。
书房很大,藏书却不多。袁竹指着有些空荡的书架叹道:“这里原是你外公的书房,你外公喜欢读书,愚记得当时这书架上满满当当摆满了竹帛。”
杨安玄伸手在破旧的书架上摩挲了一下,他多次听袁氏提过这位素未谋面的外公,是个儒雅和善的读书人,说起来他还有个舅舅和姑母,失去联络多年。
“唉,这些书陆续被卖了,换成钱粮补贴家用,还有些被族人拿走,就剩下这些了。”耳边传来袁竹不胜唏嘘地叹声。
有族人奉上茶,袁竹微笑道:“安玄,尝尝这茶水,是你娘捎来的云雾茶,清香怡神,好茶。”
杨安玄道:“巴陵气体温和,水气很足,方能蘊出此茶。”
“愚听你娘来信说,杨家准备在巴陵扎根了。”袁竹羡慕地道:“秦军攻占弘农郡之前,你父派人接了很多杨家族人去了巴陵,免受战火之祸。”
秦军东向,杨佺期赶在弘农郡投降前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