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三人,又道:「你们若不信,明日尽可把他找来问话,他就在知府公廨内。」
舒恨天当即点头道:「天可怜见!杨家竟还有人幸存,如此甚好!看来,昔日杨家那一场大火,总算是有知情人了!」
「杨俭祥若是活着的话,那么……」徐恪又问:「他弟弟杨俭和呢?会不会也尚且存活于人间?」
李秋当即摇头,「这个我就不知了,明日你去问一问杨俭祥,不就清楚了?」
「嗯!」徐恪点了点头。
此时此刻,在徐恪心中,他也不知是希望那杨俭和尚活在人间呢?还是希望他早已在幽冥地府?
在徐恪记忆中,杨俭和虽是杨家二公子,但风头与名声都不亚于其兄长杨俭祥,就算他兄长已经在杭州府衙内为官,然杭州城内的男女老幼,平素里所津津乐道者,依旧是杨家的二公子。
只因那杨俭和虽未能考取进士功名,然仪表堂堂,面容英俊,更加人品不凡、诗书俱佳,实在称得上是整一座杭州城内数一数二的风流公子。
他也曾听闻,每当那杨俭和出门走过城内的繁华巷口之时,总有些不知是哪里来的丫头女眷,对之笑言跟随、大声赞叹,仿佛只要能一睹杨家二公子之英俊面容,就算跟着走几条街也是心甘。
徐恪自己也曾在香梅出嫁那一日,在瞎子胡同口亲眼见到了杨俭和真容。只见当时那杨家二公子一身大红锦袍,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在众人簇拥之下大踏步前来,那威风凛凛、满面春风之状,端的是卓尔不群、
个傥不凡!
当时的徐恪,也正因为亲眼所见杨俭和真容,是以才打心里为香梅的未来感到开心,并在内心深深地祝福香梅……
哪料想,那一日香梅不知为何,迎亲队伍已到了家门口,竟铁了心不肯出嫁,以至于当时的王大爷只得厚着老脸与杨家悔婚。
后来,徐恪便听闻,那杨俭和竟人面兽心,趁着酒醉,干出了强抢民女逼之为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