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是最好的处置方法了,不然还能怎样?
做太后的替罪羊,也不是谁都有资格的!
刘东山和傅冲也没有更好的建议,便一齐低头沉默,等着皇帝的决断。
皇帝在犹豫……
三封檄文首先发难,接下来就是烽烟四起了。
为了国家的稳定、为了皇权的稳固、为了他自己的声名,此事都必须尽快解决。
拖得越久,投机的、趁势而起的、搅浑水的人会越来越多。
萧家的人都在明面上,是别人的旗帜。
但更可怕的是潜藏在暗处的人,比如说对海外开拓、发展工业不满的保守势力!
他们认为工业化掠夺了农业的劳动力,机器取代人力导致手工业者破产。
而开山建水泥厂更是破坏了风水龙脉,长此以往必将国之不国。
他们不愿意正视科技的便利、不愿意跟随时代的脚步,总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认为科学技术都是“奇技淫巧”,玩意而已。
这些人平日总是痛心疾首“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想要恢复“祖宗礼法”、重回“三皇五帝”之盛世。
从前皇帝大权在握,又有姜丰、施伦这样进取的督抚支持,保守派只能恨恨地发一发无用的牢骚。
现在趁着施太后成为众矢之的,已经有人想把矛头对准皇帝,把这个“穷兵黩武”、“不尊礼法”的皇帝拖下马,再换一个能代表传统地主乡绅的“明君”上位。
皇帝知道,这一股势力并不小。
他坐在皇位上已是高处不胜寒,更是时时刻刻如履薄冰。
“施家既参与此案,便秉公处理吧。”皇帝闭了闭眼睛,有些艰难地说。
承恩公是他的舅舅,虽从不敢以他的长辈自居,但皇帝隐约记得,年幼时舅舅也曾抱过自己。
世人都逼他“大义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