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受些~~
“尔等挞登闻鼓告御状,有何冤情?”皇帝问道。
文武百官的目光都一齐投在戴家小兄弟身上,殿外的小官更是连脖子都伸长了一些。
戴子品秉道:“草民已递状纸给大理寺卿辜大人,现御前陈案!草民戴子品,原籍晋中。父讳戴文纲者,乃前闽省巡抚。家父巡抚地方,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懈怠,将民生经济视为己之重任。凭借闽省地理优势,发展海贸、制造工厂,将山多田少的贫瘠之省建设为鱼米之乡。”
“家父的政绩,从历年闽省上交的税赋可证,并非草民虚言。然忽有一日,省内有不轨之徒发动民乱、焚毁工厂、冲击王府,犯下刺杀藩王的滔天大罪。家父为追击乱民出海,家兄与吾兄弟不放心老父,一同随行,谁知在海上遭遇敌人伏击、陷入敌营不得回国!”
“尔后,我与弟弟戴子中逃出敌手、到达马来,本欲回国。谁知却得知朝廷以家父‘暴政’、‘官逼民反’、‘叛逃出国’为由,发了海捕文书。”
这便是闽省民乱、戴家出海的前因后果,朝廷很多人都只知前半部分,而不知后半部分。
如今戴子品一一道来,若他所言为真,那么至少“叛逃出国”的罪名是冤枉的。
但显然,戴家兄弟告御状,并不仅仅是为了洗清这个罪名。
只听戴子品接着说道:“‘暴政’和‘官逼民反’,草民不为官,不敢妄言替家父辩驳。对于民乱一事,我们也一直心怀愧疚。但心中也一直想着,有朝一日回国,是什么罪名,我们领了就是,从来不敢畏罪潜逃。”
“谁知我们想回朝,却屡屡遭人刺杀。家父来信,说有人不想我们回朝,他遭遇的刺杀比我们兄弟更多,为此不得不逃往别处。从家父的信中,我们才知道,原来发动民乱、冲击藩王府,都是幕后之人为了获得永安王收着的一份罪证!而家父在救援永安王时,意外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