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学佛了。因此说「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
根据《普贤行愿品》,我们供养十方诸佛,也就是供养我们自己。道理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故。
“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大乘佛法主张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体本空。虽然本来是空,可是起行时是修有,即空即有,即有即空,明白有是幻化的,不真实的。
如果修净土而着净土之相,则非究竟,因为佛土也空。因为众生没有证入自性空相,所以用“有”法来教育众生。这就是《维摩诘经》所说的大乘佛法的最高境界,不分出世与入世。
“诸有众生类,形声及威仪,无畏力菩萨,一时能尽现”。这句偈子对我们的见地很重要。修行的成就是证到即空即有,妙有真空的境界。用唯识的道理来讲,是证到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一切众生的形体、声音、姿态(行、住、坐、卧是四大威仪)各个不同,现象差别很大。但是一切众生自性的本体却是一体的,没有两样。这个“一切”的也是假名,因为在言语上不能不这么说,可不要真当成有具像的东西。譬如同样是电流。
尽管众生各类千奇百怪不同,无畏力菩萨可以在一时之间,使他们完全呈现出来。这位菩萨的神力如此之大,但是我们都没看过他的塑像,对不对?这要了解,佛经上菩萨的名号,代表的是他的功能,学大乘佛法的人,不应在佛菩萨名称上着相。例如过去有些人的名字中有土、水、火等字,就很可能是因为要弥补五行欠缺的缘故。现在比较少人这么做了,但是又流行什么姓名学。也有人非常信风水的,像我就不来这一套,专找所谓不好的地方去住。道理是,在德不在名,在心不在行。所以这些术数之类,你说看起来好像有关系,真有关系吗?也不一定。懂了道理就能随遇而安。
说到菩萨的名号,无畏力菩萨是哪一位?我看就是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