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慈,荷负众生故。
行禅定慈,不受味故。
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
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行深心慈,无杂行故。
行无诳慈,不虚假故。
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
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何谓为喜?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何谓为舍?
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答曰:当行正念。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
答曰:身为本。
又问:身孰为本?
答曰:欲贪为本。
又问:欲贪孰为本?
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
答曰:颠倒想为本。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
答曰:无住为本。
又问:无住孰为本?
答曰:无住则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