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落难情缘 > 847章品《维摩诘经》(5)

847章品《维摩诘经》(5)(3 / 5)

一秒、现在、下一秒钟,这些差别的境界都不可得不存在,但是那个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于第一义而不动”。

“已于诸法得自在”,因为“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之后,才能达到佛境界,自在而不执着,所以“是故稽首此法王”。佛说一切法,不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三藏十二分教,一切不着于有,也不着于空。不有就是空,不无就是有,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用不有和不无呢?不是有,不是有,没有告诉你绝对是空;不是,不是没有,没有告诉你绝对是有。佛说一切法,世界一切万有现象,乃至我们凡夫起心动念,皆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就是中国大乘所讲的缘生性空,也叫缘起性空。这里用的因缘二字,不是十二因缘的因缘,非常难了解。因缘在中国文字上来讲,因是动因,缘是攀缘。“缘”是与动因一动所连带的连续关系。譬如我们讲话,前一句是因,后一句接续前一句的意思是缘。

因缘像是一个圆圈,无始无终,永远连续不断。譬如手中这个烟灰缸,由化学品、玻璃作原料,加上热能、人工,放入模子中压制出来,是因缘所生,无物质自性,因缘聚了,就构成这个东西;打破了,因缘散了,也就不成这个东西了。如果当初不叫它作烟灰缸,现在就叫了别的名字了,名词也无自性。我们相聚在这里,也是一样。所以因缘的两个道理,就是缘起和性空;一切皆是因缘所生;一切皆无自性,没有单独自动存在的可能和性质。换言之,一切事物的行动,那强有力的是因;由之发展出来连续的作用是缘。

后世把因缘的法相加以分析,就成了唯识法相学,有四缘。因缘本身是一个因素,例如这次讲经,我要讲就是因,诸位来听是缘,但这个因缘本身,叫亲因缘。第二因素是增上缘,如泥土之于植物种子。又如父母的身心遗传特质,家庭、社会的环境,都是种子的增上缘。如果这个种子是善的,所有的外缘不管是善恶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