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不敢说那是真正的海虾,感觉性质都变了。”
他朋友告诉他,那是海虾淡养。
“海虾淡养”指的是把海虾放在淡水里养殖,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让海虾适应当地的淡水环境。
据说,第一步的关键是淡化池。
那是一个独立的池子,要把这个池子里的水调成接近海水的水环境。虾苗引进来之后,第一时间放在这个池子里进行养殖。
第二步就是加水淡化,从虾苗入池第二天开始,每天定时定量往淡化池里加入本地的淡水,逐渐把池里水的盐度降下来,让虾苗适应本地的环境。
最后就是换池子,经过七天到十天每天加淡水,让淡化池中的水环境和大塘里的水环境相似以后,就可以把虾苗放进大塘里养殖了。
只能说,在内陆养殖海鲜,真的需要点技术的,不能瞎搞。
“我还以为,都是搞人工造海的呢!”
朱伟光:“我一开始也这么想的。”
人工造海,是最常见的手段。
西北地区不少地方,因地势低洼,周边地下盐碱水都往这里汇集,地下水位比较高,而且水质含盐碱量大,ph值普遍在8以上,大量的盐碱水不能够被农业等其他产业再回收利用,对当地土壤、作物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当地因地制宜,从现有资源找出路,利用现有盐碱水资源优势,探索一条适合农场盐碱水水质养殖的产业发展之路。
为了把盐碱地变废为宝,技术人员根据当地情况,搭建大棚,调节虾苗用水,克服高盐碱和高寒对养殖的不利影响。
不得不说,我国在养殖和种植两方面的执着,真的是刻在基因里面的。
那是我们中国人独特的“种田”属性和技能。
朱伟光带着那些刀鱼,直接去了熟悉的饭店。
“老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