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与食半的酒水瓜果混在一起,洒落地面。
风允微微垂眸。
“原是方入仕吧。”
风允并非询问,而是肯定。
此诗歌过于轻松,其心境与风允未接触大庭真正的政治时一般而无。
但哪一国不同呢。
大庭亦然,楚国亦然。
周王朝多载,其士大夫阶级根深蒂固,风允还记得,那在越国的范上士就是荆楚人,但因为荆楚之地,非士族不得入仕,方才前往越国寻一生计。
可见荆楚之中,阶级观念,比之大庭还要严酷。
而越是这般,其内阶级之间也越为黑暗,复杂。
“风君?”
风允睁眼,就见屈原紧张道:“可是原的诗歌有碍?”
风允摇头。
“是可流传之佳作,但……你之后会知晓的。”
风允安抚道:“余之心境,已有贤者风范,若是能坚守一生,其成就自然不低于谁。”
“不过,一切需有变通啊,别莽这劲去做,应多思考如何怀柔而攻之。”
屈原嘿笑,却没听懂风允内藏的话。
不过不重要,风允明白等屈原遇到楚国出仕后所要面对的政治之后,他再回想今日,自会有所得。
只是看他是否会去改变。
“还请……风君能为余写一篇《大禹赋》,风君所作,原甚爱之。”屈原以礼相请。
风允目微动。
“可有玉?”
“有!”屈原立即答道,且从腰间摘下挂着的玉佩来。
风允轻声而念,文气欲动,化作白雾形成一个个蚊蝇小字,刻入玉佩的背面。
《大禹赋》之言,皆录玉,而玉佩正面,大禹鼎纹,也凸显其上。
将玉佩交给屈原,屈原喜悦。
“多谢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