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办公室拟政令。
“等会。”
赵骏又叫住他,想了想道:“去给财政部尚书吴育再拟个政令,让他给这个小组批十万贯,如果不够再申请,火车安全的事情不能马虎,该花钱必须要花钱。”
“是。”
苏涣应了一声,正准备要走,但忽然又想起了什么,立于原地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
赵骏看到他没走,奇道:“怎么了?”
“下官忽然想起一件事。”
“什么事?”
“昨日我弟苏洵一家坐火车来京磨勘,我侄儿苏轼和苏辙对火车颇感兴趣,在火车上与熟知火车事务的人追问了一路。”
苏涣说道:“到家后他们也曾经提出火车有许多不安全的地方,下官觉得或许他们有这方面的天分。”
“哦?”
赵骏睁大了眼睛,然后稍微思量便追问道:“他们有提出什么建议吗?”
苏涣说道:“他们说,一旦火车撞到前方障碍,恐怕会立即脱轨,每节车厢都会冲出去,若是能在火车连接的中间装上某种东西,或许能避免,只是他们没有相关知识,具体装上什么,他们倒是不得而知。”
苏轼和苏辙昨天确实跟苏涣说起过这些。
当时他们在火车上虽然觉得火车运行平稳,但他们上车下车,都是亲眼看见火车是在铁轨上运行。
于是本能想起,一旦铁轨上有个石头,或者前方出现泥石流之类的障碍物,来不及刹车,一头撞上去,那后面的车厢都会因为惯性而脱轨,然后一节一节横七竖八地冲出去,非常危险。
但如果在每节车厢中间搞个装置,就像竹节蛇一样,看似是一节一节,可一旦车头被撞,这个装置又能把每一节车厢拉得笔直,不会让任何车厢飞离轨道。
如此就会安全得多。
这东西在后世叫做转向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