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运用语言的人能否准确表达’。”
庞加莱缓缓点头,
良久,他说:“那在陆教授心里,最精确的一定是汉语了。”
陆时浅浅“嗯”了一声,没有展开说。
萧伯纳给庞加莱倒酒,
“对自家语言的热爱和赞美,怎么都不为过嘛~”
两人碰杯,
随后各自浅酌一口。
萧伯纳低声道:“庞加莱先生,上次我和陆一起到访法国便听说了,你们准备筹办龚古尔文学奖,现在进度如何?”
庞加莱诧异,
“萧先生的意思是?”
萧伯纳笑,
“文学奖只限于国内,多少有些可惜,还是国际化比较好。”
庞加莱陷入沉思。
这时,凡尔纳靠近,说道:“萧先生啊,去年的诺奖你也看见了,国际性奖项不好办啊。”
现代世界有四大国际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者的作品无须多说;
普利策奖,
品味涵盖更广,海明威、福克纳会获奖,更偏向大众口味的作品也会获奖,例如写出《飘》的玛格丽特米契尔;
布克奖,
这个奖项似乎特别受电影工作者喜爱,改编甚多,包括杨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肯尼利的《辛德勒的名单》。
再之后就是龚古尔文学奖了。
有趣的是,这四个奖项,除了诺奖,设立之初都只针对国内。
萧伯纳叹气道:“凡尔纳先生,说句实话,我也是因为去年诺奖的事,才希望有新的文学奖可以……唉……我能感觉得出来,瑞典文学院的那些老头子,对文笔的口味很挑剔。”
庞加莱笑道:“‘挑剔’吗?我看是‘挑食’吧?”
几人都不由得笑。
瑞典文学院的文学审美偏传统,
院士们就像喜欢宫廷菜、官府菜的美食家,大排档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