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人类简史》是科普读物,要求不严。
有趣的是,赫拉利也是犹太人。
陆时说:“那么,弗洛伊德医生,在你给出的例子中,你是怎么解释的呢?”
弗洛伊德笑道:“其实,原因很简单。莫里梦到自己被斩首,是因为在睡觉时,脖子被一块木板砸到了。他产生了搬开木板的欲望,于是,潜意识做了噩梦,被迫醒来。”
听完这一段,陆时没有回答,
他转过身,看着学生们,脸上的笑容温暖洒脱,
那个笑容仿佛在说:“看你们的了。”
果然,有人举手,
“我有问题。”
陆时用手指点了点他,
“说吧。”
学生站起身,一边整理思路,一边说道:“人在做梦的时候,应该不会未卜先知吧?”
弗洛伊德反问:“那不成跳大神了?当然不会未卜先知!”
学生便顺着往下问:“那,木板掉下来砸到脖子,应该是一瞬间的事吧?”
“啊这……”
弗洛伊德再一次被问住了。
在场之人都明白了问题所在,
正如学生所说,木板砸到脖子是瞬时完成的,而梦却很长,甚至从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开始,
不能未卜先知的情况下,总不能说,为了最后的被斩首,前面先要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铺垫吧?
就算饺子醋再好吃,也没道理为了吃醋包饺子。
除非,
“梦境中,人的思想是加速的?”
学生得出结论。
弗洛伊德有些尴尬,
在《梦的解析》中的原文,确实有类似的说法:
“我们只能说,必须承认造梦机制那神出鬼没的优势,它加速思想活动的进程可以达到惊人的速度。”
这话只是结论,同样没有论据。
在当下的氛围中,说出此观点就等着被盖尔和学生们围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