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作为准皇子抚养,等到仁宗出生后就又以萧韶部乐,送归商王府,这就是英宗系和真宗系的因果纠缠)
这是最早明确提出,立英庙皇嗣的奏疏。
而且,在此奏疏呈奏后的第二年,仁庙以绿车旄节,接英庙入宫抚养,直到宝元年间,生下了皇子后才送回去。
这是英庙后来之所以,能被立为皇嗣的关键原因。
不然,仁庙晚年,何必要立一个当时已经成年有后的皇子?
在宗室中选一个近支孩子,从小培养不好吗?
但,因为英庙在景佑二年,就被送到大内,以准皇子身份,由慈圣光献亲自教养了数年,已经抢先占据了大义名分!
所以,到嘉佑议储的时候,这个大义名分,就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朝野内外,几乎是一致拥戴英庙。
于是,哪怕仁庙极不情愿,到死都还想生个儿子。
最终却也只能捏着鼻子,被朝臣们架着,立了英庙为皇嗣。
所以,当薛奎的这封奏疏被找到的时候。
其实,薛占射就已经拿到了免死金牌——他就算是真的参与谋反,有他爹的这个首倡立嗣之功,赵煦也得留他一命,以示宽仁。
何况,薛占射其实压根没有参与什么谋反。
他被牵扯进来,完完全全就是冤案。
是赵煦暗示曾布,然后曾布指使舒亶搞出来的。
政治嘛,就是这样。
说你有罪,那就有罪,无罪也有罪。
说你无罪,那就无罪,便是在地方上杀人犯火、欺男霸女、鱼肉百姓,那也是朕的好女婿/妹婿/外甥。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大宋不是第一次出现,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如今,薛占射敲打的差不多了。
赵煦感觉,也是时候收手了。
于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