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厢房,请到上首坐下来,才问道:“制使可是有事来寻下官?”
赵卨嗯了一声,看向游师雄道:“不过是私事。”
“敢问制使何事?”
赵卨道:“老夫听说,景叔已欲邀昔年横渠同门,来熙州讲学?”
游师雄点点头,答道:“下官已邀了诸位赋闲在家之同门,今已得数位同门回信,言愿来熙州讲学。”
横渠门下,是最肯吃苦的士大夫了。
当年张载带着他们,在横渠书院一边读书,一边参与横渠当地的井田建设,除此之外,他们还得自己种粮、种菜、做饭、洗衣。
这也和横渠门下的出身有关——横渠又称关学。
学生基本来自陕西各路,家庭条件,都不算充裕,也就是所谓的穷措大。
从小到大,也都是半工半读成长起来的。
所以,其他士大夫,将熙河路视作畏途,不肯来讲学。
就连去年,朝廷推恩,特旨给愿意来熙河出任州学教授的特奏名进士一条出路。
但愿意来的依然凤毛麟角。
连熙州这里,都只有五个人愿意来,临到头最后又有两人弃了熙州的差遣。
但游师雄几封书信,就能请来好几个横渠门下有着进士功名的士大夫来讲学。
赵卨看着游师雄,道:“老夫正是因此事而来的。”
“嗯?”游师雄有些不太懂,问道:“制使何意?”
“老夫想请景叔,在那几位横渠高徒来到熙河路后,先带他们走一走,看一看熙河各地风光、风俗。”赵卨慢慢说道:“景叔应该知道,熙河路不同于他处。”
“熙河自有内情。”
游师雄顿时明白了赵卨为什么特意来找他了——是怕他请来的那几个同门,在看到熙河路如今的情形后,无法忍受,最后钻牛角尖,甚至在回去后,在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