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改稻为桑的命令下到浙江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份了。
接到了紧急公文的胡宗宪,手中还拿着两封信。
这其中一封是他的座师严嵩写给他的信,另一封则是严嵩之子严世蕃写的信。
带着朝廷的公文和两封信,胡宗宪走进了书房,他将这三件东西递给徐渭,叹息一声说道:
“朝廷这是要将浙江架在火上烤啊!”
徐渭打开信,他认真的将三份信看完了之后,也叹息一声说道:
“君以此兴,必受此乱,胡公整顿浙江,靠的是严阁老,如今也到了严家收取回报的时候了。”
胡宗宪叹气说道:“世人都说我是严党,这改稻为桑也只能落在浙江,文长,这改稻为桑能搞成吗?”
徐渭长期科举不第,对于民间和大明基层还是了解的,他摇头说道:“定然改不成。”
徐渭说道:“改稻为桑,要百姓将稻田改为桑田,让百姓养蚕卖生丝再换粮食,听起来是很不错,实际上却根本没办法执行好。”
“首先养蚕这事情,不是每一家每一户都能养好的,强行一刀切的接过,就是原本养蚕的百姓,因为生丝多了价格下降而怨恨朝廷,不会养蚕的百姓,因为养不好蚕又弄不好丝,也会怨恨朝廷。”
“然后就是养蚕真的出丝了,朝廷要用什么价格去收购?”
“官府收春夏二粮,尚且有胥吏从中盘剥,有踢斗淋尖的招数,如今要收整个浙江的生丝,这丝品优劣价格可是差的很大的,若是胥吏以次充好,损失的是朝廷,若是以好论次,那倒霉的是百姓。”
“再有一个,就是粮。”
“百姓就算是卖了生丝,还要再从市面上购买粮食。”
“整个浙江都不产粮食了,粮食价格必然上涨,也肯定会有粮食商人囤积居奇,到时候粮价上涨,就算是改稻为桑比以往卖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