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阶级论的第三卷了吗?”朱翊钧看着看着眉头紧蹙了起来,林辅成第二篇文章,是极为大胆的。
殷宗信赶忙回答道:“有,林大师离开吕宋的时候,带走了第三卷,臣也看过了,公私论的第二卷,也送到椰海城了。”
林辅成引经据典,用了两个词精准的描述了大明国朝叙事和泰西叙事的根本不同。
横切和竖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那一声怒吼,其实就代表着极为朴素的阶级观。
其实从秦朝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开始,中原这片土地,一直以来都是阶级叙事,是横切,将中原所有人,横着切割出了无数个集体。
在辽东的农夫和在四川的农户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受到的朘剥是相同的。
这种思维是非常显著的,无数的反诗不提,比如刘禹锡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典型了。
一些个不肯向下分润利益的肉食者,其最终的宿命,就是飞入寻常百姓家。
百代皆行秦政制,万年咸用始皇心,历朝历代无不痛骂秦始皇的专制和残暴,但身体还是非常诚实的使用了大一统郡县制。
秦政制是在军功勋爵名田宅制上建立起来,后世也都是如此。
中原,至少从秦开始,就已经是横切了,阶级不是张居正总结后才出现的,而是一直都有,只不过张居正的阶级论将其总结了出来。
这都是皇帝大锤小锤,一句句朕有惑,敲碎了张居正的思想钢印,敲出来的。
而中原政治制度的螺旋上升,也是围绕横切出来的阶级博弈展开。
横切也是历朝历代反抗者层出不穷的原因,那些大道理不懂,但大家的日子都很苦,是能清楚的看到,感受得到。
泰西的叙事,则完全不是如此,泰西的叙事是竖切。
竖切之下